这8条都不懂,何谈懂书法!

发表日期:

8条都不懂,何谈懂书法!

  想要看懂书法,实践很重要。那么,掌握了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应该如何鉴赏、点评书法?开封凡高画室书法老师说,可以从如下八个方面入手。掌握了这8点,你就有发言权。

  一、变化是否合乎情理。

汉字是由若干个线条式的笔画有机的组合而成的,这若各个笔画,尤其是一字之中的相同笔画,在字中不能长短、粗细、浓淡一模一样,应该而且必须有所变化。这种变化是有据可循,有法可依,合乎情理的,才能算作书法。否则,字形就显得死板,单调,也就无艺术可言。




  二、字的重心能否给人以稳健的感觉。

欧阳询的字,初看起来,有摇摇欲坠之感,但仔细一看,它犹似千年古塔,虽欲倾却重心不离地,依然稳健如新。有些书法欠佳的字,平躺在纸上似乎四平八稳,不偏不倚,但如果一竖起来,则往往东倒西歪,中心不稳。因此,要判别字的重心如何,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,把纸一竖起来,看看它有没有倒塌



  三、字势是否自然。

  宋代王安石有一句论书名言:不必勉强方通神。所谓不必勉强,就是历来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们都一致强调的要自然得体。王羲之说:字要自然宽狭得所分间布白,远近宜均,上下得所,自然平稳。王羲之的书法之所以独擅一家之美,关键在于天质自然

  四、布局是否一气呵成、融会贯通。

  一幅好书法作品,犹如一幅好山水画,它必然是字与字、行与行之间气势连贯,笔虽短而意却连。汁白以当黑,疏密得当,给人以无穷的遐想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。书法作品中的落款、印章也是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,要注意是否用的恰倒好处,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;若是画蛇添足,也会有损于整幅作品的艺术性。

  五、看书法作品中的笔法是否有法度和新意。

  书法艺术具有极强的继承性,书写者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度。但是,仅有继承,甚至与古人写的一模一样,还称不上真正书法艺术,充其量只能是他人的奴书,还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。因此,在评论和欣赏书法作品时,要看作品中能否正确的处理好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。

  六、作品是否具备时代性?

  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一样,与作者书写时的心情有着密切的联系,它的艺术风格常随作者的年龄和心情的变化而变化。同一个书法家可以由于不同的时期、不同的心情而写出不尽相同的甚至截然不同的作品来,如颜真卿中期写的《多宝塔碑》,是在和平环境的得意之中写就的,字势端重浑厚,清晰悦目,成为楷书中的代表作。



  颜真卿晚期写的《祭侄文稿》则是在朝廷岌岌可危,侄儿不幸身亡之中写就的,悲愤之情夺腔而出,于是,出现了笔画浓淡、疏密、大小不一,甚至涂涂改改的粗旷、潇洒的风格,成为行书中的代表作。因此,一定要把作品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评论和欣赏,才有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。

  七、欣赏书法要有想象力,要防止以实论实。

  中国的书法具有象形性,字形是由特殊的线条笔画结构而成的,对于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,如果仅仅以实论实赋予一点想象就体味不出其中的妙处。所以,历代的书法家们总是以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书法艺术以合理的比喻。如王羲之把两画分别比喻为如孤舟之横江诸若春笋之抽寒谷。梁武帝形容萧子云的书法为书如危峰阻目,孤松一枝,荆可负剑,壮士弯弓,雄人猎虎,心胸猛烈,锋刃难当”;比喻萧思话的书法为舞女低腰,仙人啸树,这就把两种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的书法十分形象地描绘出来了。

  八、用实践去审美。

  在纵观一幅书法作品整体的美之后,还可从第一个字的第一笔看起,眼光一直跟随笔迹移转,按照原作者的笔意用眼用心把字写一遍,既是对书法作品进行一次内模仿的复写。

  通过这种心领神会的内模仿复写,可以感受原作者运笔的方向和角度,笔锋的着力点以及提按的轻重缓急,笔端的走势和力度变化,笔画之间的联系和向背,笔画的相互扶持和相互呼应,领会草书的风驰电掣、偃仰盘旋,真书的持重端庄、规行矩步,行书的从容婉约、疾徐如便,从而把握到书法的活力、意趣、风格和境界,才能有效地提高书法的欣赏水平。